桐城文学是一种地缘文化现象,主要指桐城派文学,是以安徽桐城为中心形成的文学资源的统称。兴起于明末清初,其文学特点为“言有物”、“修辞立其诚”。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水岭,可以划分为古代桐城文学和现当代桐城文学两部分。古代桐城文学,明清时期最为鼎盛,终止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现当代桐城文学,以桐城散文派为代表。桐城派有其产生的历史契机,其衰亡亦如此。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马其昶、薛福成等。 三个历史阶段
初创时期
时间为清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kuí]。明代中叶以后,桐城学术兴起,“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人致力于古文振兴,开桐城派先河。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提出了“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见解,实为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