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河四宝-抖音百科
传统沿河四宝:油桐、乌桕、蜂蜜、白山羊。历史上的“沿河四宝”形成于明清时期,是“油桐、乌桕[jiù]、蜂蜜、白山羊”四大农特产品。 传统“沿河四宝”
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闻名省内外,其地位与“沿河盐运经济”同样重要,是沿河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撑。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沿河四宝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沿河一度是全国重点油桐和乌桕生产基地县,有“中国白山羊之乡”美誉,1974年全县中蜂蜜产量为1820担(统计资料)。八十年代以后,除白山羊有较大发展外,其余三宝均逐渐下滑,风光不再。白山羊2002年年末存栏296017只,当年出栏259988只,以后几年全县白山羊年饲养量均在300000只以上。 《沿河县志 》记载:“沿河县油桐生产历史悠久,县内在唐代就利用油桐籽榨取桐油制作涂料和点灯照明。清代桐油已成为主要经济林产品之一。民国时期,油桐是县内主要贸易商品。民国32年(1943年)全县油桐籽总产800吨。1949年全县油桐籽总产1129吨。解放后最高的1958年、1959年和1978年年总产3000吨。贵州省粮食厅化验,油桐籽出油率44.7%,榨出的桐油色泽深黄,油质清澈透亮,附着性好,气味正常,含水分0.1%,杂质0.07%,酸价为2.4,被涪陵炼油厂评为一级桐油。桐油主要用作涂料,并用于建筑、机械、交通、化工等行业。沿河是全国47个油桐主产县之一,常年产量居全省第三位。“1951――1984年累计收购桐油23365.2吨,县内销售1622吨,外调21743.2吨。内销桐油中工业及其他用油占40.7%,农业用油占33.7%,照明用油占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