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西周中期,玁狁强盛,移居于焦获,又由焦获南侵,至于镐、朔方及泾阳,直接威胁到周室,周宣王命大将南仲率师北征,并筑城于朔方。《诗经·采微》描述当时周王朝与玁狁作战情况和士兵的艰苦战斗生活:“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东晋谢玄称是《诗经》中最好的诗篇。 春秋时玁狁被称作戎狄,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以北的地区。秦代为蒙恬以三十万军所败而北徙,秦末统治大漠南北,南逾阴山,渡黄河,占据河套沃土。自汉朝始,多以玁狁为匈奴的先民,《史记·匈奴列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玁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但这与“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的说法相抵牾[wǔ]。近代有考据家称鬼方、昆夷与玁狁为同一民族的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