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理论

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的组织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是指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存活目标,就是要想办法减低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程度,并且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以使关键资源能够稳定掌握的方法。[1]
资源依赖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成熟于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费佛尔(Jeffrey Pfeffer)和萨兰奇科(Gerald Salancik)等。[2]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没有一个组织是独立存在的,组织必须与其依赖的环境互动,以获得组织生存需要的,自己却无法生产的外部资源。[3]
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组织间的资源依赖产生了其他组织对特定组织的外部控制,并影响了组织内部的权力安排。②外部限制和内部的权利构造构成了组织行为的条件,并产生了组织摆脱外部依赖、维持组织自治度的行为。[2]

三层含义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