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纹,是古代青铜器的纹饰之一,[1]多指以凤为代表的鸟类形态纹样。[2]凤被尊为百鸟之王。古往今来,凤一直是吉祥之鸟,其形象频繁地出现在诗词、画作、家居之上,用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1]
凤鸟纹用富于变化的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构成,形象静中有动。商代玉器、骨器、铜器上的凤鸟纹,用不多不少的几根“铁画银钩”的简练的线,组成一个舒展的图形,有一种高贵、智慧、华丽的感觉。凤鸟纹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劳动人民对它寄予美好的生活愿望,统治阶级借它来粉饰自己。[3]
简介
《说文》四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lín]后,蛇颈鱼尾,颧颡[sǎng]鸳思,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朴,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chī]枭纹,正面,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纹,是鸟纹中写实的形象,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凤鸟纹多饰於鼎、簋[guǐ]、尊、卣[yǒu]、爵、觯[zhì]、觥[gōng]、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