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曲牌名,又称《塞上秋》,属于越调。[2][3]其通常为五句,句式为六六六四六,每句入韵,平仄混押。[3]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由同一官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天净沙》兼作小令、套曲。[3][4]
谱:平平上去平平(韵),仄平平上平平(韵)),仄去平平去上(韵),平平平去(韵),〔仄〕平〔平〕仄平平(韵)。[3]例如马致远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 以《天净沙》为曲牌名的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2]
体裁沿革
天净沙,曲牌名,《太平乐府》注“越调”,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因无名氏曲有“塞上清秋早寒”句,故又名“塞上秋”。朱彝尊《词综发凡》云:“元人小曲,如‘干荷叶’‘天净沙’‘凭栏人’‘平湖乐’等调,平上去三声并用……已为曲韵滥觞矣。”此调或与沙漠小词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沙漠小词发展而来。诸宫调《天宝遗事》中曾用到“天净沙”曲牌。《全元散曲》中,首用此调的是商政叔。现存162种元杂剧中,越调套用过53套,其中用于第三折的达35次之多,“天净沙”用过11曲,并多用于套中第三四曲。吴梅《南北词简谱》卷四“天净沙”按语说:“此调流传词家已久,盖自东篱‘枯藤老树”一曲后,后人无不效之,西逸亦仿之也。王实甫《西厢·听琴》折‘莫不是’一曲,但多衬字,与此若合符节也,惟多用于前数段,作散板曲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