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草原响尾蛇-抖音百科
大草原响尾蛇(学名:Crotalus viridis viridis)体色呈浅绿色或浅红色,具深色边缘的斑块。头大,三角形,略扁,颈明显,鼻眼之间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上颌短而略高,前端着生1对长而弯曲的管状毒牙和几对后备毒牙,张口时能竖立,闭口时倒卧于口腔背部。头背鳞片对称,体粗壮,尾短。食各种小型脊椎动物,幼体兼食蚯蚓或节肢动物。卵胎生。尾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遇敌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每秒可达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声。 外形特征
大草原响尾蛇长度在50-180厘米。体表面颜色变化很大,范围从浅到深褐色和橄榄灰色。腹侧区通常是奶油色。背部图案组成一些黑褐色斑点,中心通常是深色的花斑。尾部通常与背部具有同色的斑点并标有狭窄的黑圈。头部三角形,略扁,颈明显,鼻眼之间有颊窝,瞳孔竖枣核状。头背为对称大鳞,肛鳞1枚,尾下鳞成对或单行。响尾蛇的响环像一串干燥的中空串珠,摇动时响环会互相摩擦震动空器发出嘶嘶声警告入侵者,刚孵出的幼响尾蛇尾部只有一个响环,响环会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脱皮慢慢增加,响环越长串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大,这也表示这只响尾蛇的年纪越大,而还没有响环的幼响尾蛇因为无法发出警告声音,因此碰到入侵者都会毫无预警的发动攻击。 生活习性
大草原响尾蛇吃小型哺乳动物和啮齿目的动物(如兔),地面筑巢的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包括蛇,它们会以毒素快速压制猎物,而非紧压。这些毒素可以令猎物立即痳痹或死亡。响尾蛇会跟踪未被毒素压制及尝试逃走的猎物。它们的攻击距离可以达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