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儒

知名作家
陈彦儒,原名陈镜堂,广东兴宁人。2019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历任百年老报——香港大公报》记者,《珠江晚报》记者、中央媒体——“中国新闻社”常驻珠海中山记者,曾获2012年广东新闻奖等荣誉。
陈彦儒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青春》《天津文学》《散文百家》《羊城晚报》《工人日报》《南方日报》等期刊;被《新华文摘》等各类选刊转载。作者2009年出版作品集《放牧星群》,2015年初出版长篇小说《白天失踪的少女》,该部长篇小说获得了2015年首届报业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大奖。2016年6月出版散文集《印象兴宁水墨珠海》。2018年4月出版新闻理论随笔集《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该书获得2020年珠海首届文艺评论奖,被清华人民大学复旦武大浙大哈工大厦大华东师大暨大等众多高校图书馆和国家、省、市县区图书馆购买收藏。2021年出版散文集《浪漫珠海——我从古代来》,该书获得第四届苏曼殊文学奖。2023年陈彦儒再度跨界,首闯儿童文学领域,出版《“好烦丫头”的假期》,这本采取了成长故事加写作文技巧指导、增长科普常识和了解文史典故的模式,受到众多家长热捧。
陈彦儒左手新闻右手文学,在散文、小说、理论专著、新闻通讯方面均有建树,如今又埋头参加珠海市客家文化研究会的《珠海客家史》的编辑工作,被业界誉为“文坛跨界骑士”。

散文鉴赏

陈彦儒散文作品《千年古驿道和她魂牵梦萦的爱情》《百年艰难“寻食使”》《珠海的路》《濂泉的记忆》《百年侃“柴”史》《夜明村的出山路》《荔枝、樱桃来坐庄》《港珠澳大桥抒思》《四望嶂在哪里》《往来横琴的黑脸琵鹭》《刚哥的“娘家”》《蕉岭的低调》在文坛享有较高评价。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任芙康在报刊撰文,称“为文开口小,掘进深,深谙散文体裁的真谛”;前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的李钟声点评称:陈彦儒散文“内容丰满、厚实。””“有温度,有高度,也有广度,”“用真切的细节和翔实的材料记述,显示其价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