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

古代的一种礼物
束脩[xiū],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腊肉。[1]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2]
“束脩”用于肉脯之外的意义,始自汉代,在东汉时期较为流行。随着《论语》的广泛传诵,“束脩”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在肉脯之外被赋予特殊含义。[3]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就不一定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代替。如唐朝时,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代替“束脩”了。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的代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就连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统称为“束脩”了。[4]
2024年6月15日,山东,女生初中毕业,为老师送上“束脩之礼”感谢师恩,老师收到礼物后瞬间感动落泪。[5]

概念解释

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即咸猪肉,又称肉脯,有点类似腊肉。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学费即是‘束脩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朝时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代替“束脩”了,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统称为“束脩”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