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鸿(1903年2月15日-1935年12月15日),原名余世恩,笔名因心、晓野,出生于四川长宁县梅硐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2] 1921年,余泽鸿考入泸州南师范学校,受恽代英的教诲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2]1924年,余泽鸿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3]1925年春,余泽鸿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余泽鸿先后以上海学联主席团委员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委员的名义领导工人、农民斗争。[3]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余泽鸿转移到武汉并于1928年秘密回到上海,在党中央组织部担任秘书。1929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2]1931年11月,他抵达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共宁都中心县、南广中心县和建宁中心县委书记。[2]随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余泽鸿遭到批判。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余泽鸿被编在中央直属纵队干部团,踏上了长征的道路。[2]1935年2月,余泽鸿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牵制和打击敌军,配合主力红军长征。7月,游击队扩编为川滇黔边区纵队,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4]9月,蒋介石调集川滇黔军数万人,对游击队实行三省“会剿”。余泽鸿等率部队艰苦转战,仍不能摆脱敌军围追。12月15日,余泽鸿率余部转移途中,由于叛徒告密,在江安县的碗厂坡壮烈牺牲。[3] 人物生平
学生时代
余泽鸿1903年2月15日生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乡。1921年,余泽鸿考入泸州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到恽代英的教诲,刻苦学习文化,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主义研究会的活动,并随恽代英去泸州等县城乡社会调查,宣传革命道理。1922年秋,经恽代英、张霁帆两位同志介绍,余泽鸿在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川南地区最早的一批青年团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