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又称“草制品”,是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从广义上看,草编包括棕编、藤编、柳条编、竹编等。狭义的草编工艺则是指以席草、麦草、苇草、茅草、蒲草、玉米皮等草本植物编织而成,兼具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11]
中国草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易经·系辞》记载的旧石器时代,[12]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用的蒲团等。从汉代至盛唐,草编应用亦较发达,除了有蒲草编制的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11]在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中,草编融会华夏民族文化之传统,逐步形成为中国一项民间手工工艺,并拥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和面貌。[13]对草编制品的分类,由于依据和方法不同,类别也有所差异。若将其归类,大约可以分为草编、藤编、棕编、麻编和其他五个大类。[12]草编就产地和用料区分,著名的草编有浙江金丝草编,山东、河南、河北的麦草编,上海、广东的黄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等。[11] 2008年,徐行草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008年,大名草编手工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草编手工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崇尚简朴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16]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