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北面沿海客家村落为驱瘟祈福每年定期举行的庆贺中秋节民俗活动。[1] 相传在光绪六年(1880),大坑发生瘟疫,村民扎做一条火龙巡游社区,燃放爆竹,驱除瘟疫,由此形成舞火龙习俗。[1] 2011年,大坑舞火龙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坑舞火龙项目保护单位大坑坊众福利会评估合格。[3]2019年,大坑舞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4]2024年9月16日至18日,全面升级的大坑舞火龙活动连续三晚在香港大坑上演。[4][5]
大坑舞火龙活动在中秋节前后三个晚上举行。大坑的居民每年都扎做新的火龙,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在供奉观音的莲花宫内为火龙进行开光仪式。之后连续三个晚上以顺时针方向巡游大坑的所有街道。[1]大坑舞火龙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1]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