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朝,出生于1656年,四川永县人,王均柏次子,王氏酿酒八大旺铺继承人。1721年去世。[1]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王应朝创立回沙工艺,陈曲两次混入进行蒸馏取酒,因回沙工艺所产茅台口感极佳,“回沙茅台“”茅台春“”茅春“等新佳酿标记应时而生。[1] 人物简介
茅台镇“王氏酿酒”鼻祖王均柏(1625年—1713年),于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因张献忠叛乱从四川永川县迁入茅台镇,居住于赤水河畔王家老宅(现茅台酒厂老厂旁),距今已有370多年。王均柏始创王氏酿酒技艺,在茅台中心置办当时最大的八间旺铺,奠定茅台镇“王氏酿酒”基业,酿酒技艺秘传于王氏后人,传承至今已是十四代。[1]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茅台镇王均柏次子王应朝(1656-1721)创立回沙工艺,陈曲两次混入进行蒸馏取酒,因回沙工艺所产茅台口感极佳,“回沙茅台“”茅台春“”茅春“等新佳酿标记应时而生。让茅台酒从民酒一跃成为清代皇家御用贡酒(坊间甚有流传,康熙帝于五台山寻父,皆因此酒才得父之欢颜)。茅台也因此举而扬名国内,清《旧遵义府志》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