镄[fèi](fermium)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ⅢB族,是人工合成的锕[ā]系元素,元素符号为Fm,原子序为100。镄是锕系元素中具有放射性的超铀[yóu]金属元素,化合价主要是+2和+3价。除了热核爆炸中可生成镄元素外,通过中子撞击253Es等方式也可人工合成镄元素。[2][6][4] 1952年11月1日,美国化学家西博格等人在热核炸弹爆炸实验的爆炸地点收集的土壤中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出了255Fm。1954年伯利克实验室及阿贡国家实验室利用14N和238U之间的核反应以及对钚[bù]和锎[kāi]进行强烈的中子辐射,在实验室中得到了254Fm。除了美国团队之外,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物理研究所在1953至1954年初,该团队以氧原子核撞击铀原子核,成功合成了一些较轻的镄同位素。[6][7] 195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中,根据人工合成这个新元素者们的建议,将100号元素命名为fermium,元素符号定为Fm,以纪念在20世纪中在原子和原子核科学中作出贡献的物理学家费米(E.Fermi)。[6]镄具有放射性,对于镄的最重要同位素257Fm,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年摄入量限制为0.0002mCi。[1] 发现历史
在1950-1951年,国际的科学杂志中就曾报道过100号元素的发现,并以拉丁文中“一百(centum)”一词将其命名为centurium,元素符号定位Ct。这种名称在国外教科书中出现后,1953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修订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中把100号元素名称定为钲,于是这个名称便陆续在中国编译的一些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和一些期刊中出现。有些书本还列出了人工合成100号元素的核反应式。但是后来这个发现结果并没有得到证实和承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