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1
4
[]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是晋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联合秦、齐、宋等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juàn]城西南)大败楚国及其盟国的一次经典战役。[3][1]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发展,诸侯国逐渐强盛,周王朝衰弱,齐桓公率先创立霸业,齐桓公死后楚国欲取而代之。晋文公救援周王室后与之争霸。因此,晋楚之间产生矛盾。[4]公元前632年四月四日,晋楚两军在城濮展开一场战车大会战。晋军楚军采取先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晋下军佐将胥臣率部队以马匹蒙上虎皮为掩护,攻击楚军右翼,陈、蔡军被突袭后迅速崩溃,楚右翼被歼灭。随后,晋军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迷惑楚军左翼。然而,楚军统帅子玉并未察觉异常,下令左翼追击。晋军迅速回军夹攻,将楚军左翼歼灭。[2]在城濮决战中,晋军采取主动退避三舍的策略,旨在避开楚军的锋芒,同时贯彻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伺机歼敌的作战方针。这一策略最终帮助晋军获得战略决战的胜利。[5]
晋国击败荆楚势力,恢复中原稳定,确立霸主地位。楚国北进受挫,中原诸侯脱离楚国,加入中原集团,听从晋国领导。晋国举办“践土之盟”,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拥有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尚方宝剑”。[6]

战争背景

公元前634年,随着社会发展,各诸侯国逐渐强盛,而周王朝逐渐衰弱,无法有效地控制整个局势,以往“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被打破。诸侯国之间为争当霸主,不断发生战争。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晋国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列国。他到楚国时,受到楚成王的厚待。之后重耳将返回晋国时,楚成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询问重耳将来会怎么报答他。重耳表示珍禽异兽、金银珠宝这些楚成王都有很多,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如果将来两国刀兵相对,自己将会让晋国军队后退三十里,以此报答楚成王的恩情。[3]齐桓公死后,楚国势力强盛,欲称霸中原,企图北上。之后,楚成王联合陈、蔡、郑等国攻打宋国,后宋国战败。宋襄公因股伤而死,而宋成公被迫屈服于楚国,但宋成公始终以中原上国的身份侍奉楚蛮为辱,并且其父宋襄公之死也是楚国造成。他在看到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励精图治,使得晋国势力逐渐强大。又因晋文公流亡经过宋国时,宋成公的父亲宋襄公以礼相待,且两国臣子互有私交[a],随即宋成公向晋国求救,并于公元前634年背楚归晋。此时的晋文公因不甘长期局限于黄河以西一带,便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公元前632年,晋、楚为争夺对宋国的掌控权,双方在城濮之战展开决战。[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