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填湖广-抖音百科
江西填湖广是指的是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事件。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时期,大量江西人向因战乱而人口凋敝的湖广地区[a]移民,并有熟语“江西填湖广”。[1] 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江西向湖广地区的人口迁移,元明之际,湖广地区人口稀少,明朝政府主动发起了移民运动,江西成为移民运动的主要来源地。明朝通过军事屯田和行政命令迁移江西人口,另有一些江西人为了逃避苛税主动移民。[2]明初约有78万江西人迁入湖南的湘北[b]、湘南[c]及湘江区;约有130万人迁入湖北的江汉平原(今湖北省的南部)及鄂东[d]鄂北[e]地区。经过明末农民战争,湖广地区几乎回到了明初的凋敝状态。因此,在清初时期,大量江西人来到了湖广平原地区垦农田。[3][4][5] 江西填湖广对江右商帮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西会馆和江右商帮在经济上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江西商人在两湖地区的商业活动的繁荣。湖北、江西市场相通、资源互补。[6]江西移民对湖广两地的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们带来了新的习俗、风气和建筑文化,使得当地的文化变得丰富多样。通过与原住民的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移民地的文化也带有了移民者的地域特征。[7]学者张国雄认为,随着这股移民潮的流动,继“苏湖熟,天下足”之后,明代中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8] 名称由来
“江西填湖广”指的是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时期的人口大迁移,一开始为民谣,后被魏源记于《湖广水利论》:“当明之季世,张贼屠蜀民殆[dài]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而江西填湖广早在魏源成书前就已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