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亚洲东北部的内陆国家
1
4
蒙古国(英语:Mongolia[1]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2]),简称蒙古,是位于北亚的总统一议会制国家。[8][16]蒙古国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西与中国接壤,[1]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9]世界排名第18,也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16]首都位于乌兰巴托,官方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4]截至2022年,蒙古国有21个省,省下设330个县,县下设1639个巴嘎;首都乌兰巴托市设有9个区,下分204个分区。[17]2023年7月,全国人口约345.8万人。[9]
蒙古国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亚褶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华北板块的一部分。[18]境内地形起伏大,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位于蒙古高原北部,总体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19]全境可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和东部高原、南部戈壁三个地形区,[3]平均海拔1580米。[7]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4]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干热,春、秋两季短促,是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20]蒙古国淡水资源在全球145个国家中排名第22位。[21]
旧石器时代起,蒙古高原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3]公元前3世纪,北方草原游牧部落进入发展阶段,[8]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等游牧民族相继在蒙古高原建立起政权。[3][22][23][24]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起了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实现了蒙古帝国统治制度改行中原王朝制度的转变。自1368年元朝灭亡,蒙古统治集团陷入长期的内讧和割据之中。随着明朝的灭亡和清朝对蒙古地区统治制度的确立,蒙古地区各部渐次纳入了清朝的统治。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组成临时总理蒙古国务衙门;1915年6月,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1921年7月10日,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8]1924年11月,宣告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8]1992年2月12日《新宪法修正案》生效,建立起了实行总统一议会制的蒙古国。[8]
蒙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9]2022年仍被世界银行评为中低收入经济体[11]在全球36个中低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7,在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的17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25]蒙古国的主要产业包括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19]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世界排名第128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946.8美元,世界排名第112位。[11][26][27]蒙古国主要交通运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其中铁路和公路承担了蒙古国的主要运输职能。[3]截至2023年10月,蒙古国共有乌日汀哆(长调)、马头琴传统音乐等1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蒙古国自然风貌保持良好,[4]亚洲的游牧文化中心地带,形成了自然景观和游牧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8]截至2023年,蒙古国已有乌布苏盆地达斡尔景观等6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29]
蒙古国奉行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除了发展同俄、中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外,还积极推行“第三邻国”政策,发展同美、日、韩、欧盟等“第三邻国”的友好关系。同时,蒙古国还积极发展与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东盟、国际原子能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1961年,蒙古国正式被联合国接纳为会员国。[1][3]截至2023年10月,蒙古国已经与19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