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1]全经只有两千余字,由四十二个短小章段构成[3],是佛的弟子从佛度化他人时所说的一些警句中选择收录并系统编集而成,是一部“佛的语录”[4][5]。按照佛教的说法,《佛说四十二章经》就是最早从中印度传入中国的第一部汉译佛教经籍。[1][6]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朝,[1][6]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佛陀”而派使者西去取经,而后大月支国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带着佛像与佛经来到洛阳,两人于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中翻译的第一部佛经就是《佛说四十二章经》。[1]此经用精简的言辞包含大小乘佛教全部经义,凡三藏十二部教理及后世古德方便宣说诸义,都包含于此经。[3]其内容重在阐述人生无常、爱欲有弊等佛教基本教义,劝诫人们应放弃世俗欲望,追求出家修行的生活以达到自我解脱的境界。[7] 《高僧传》中评《佛说四十二章经》“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8]中国近现代高僧太虚大师评价《佛说四十二章经》“辞最简驯,义最精富,译最古真,传最平易”。[9]作为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起源最早、言辞最简、涵义最广、翻译最精,是中国最经典的佛经之一,也是适合佛教初学者的入门经典[10],同时还被翻译成日、英、法等多种语言于全世界流传。[11] 来源
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汉明帝于一天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位全身金色、脖子后部带有日光、右手执箭、左手拿弓、在殿前飞绕而行的神人。第二天,汉明帝就找到占梦大师傅毅,要求其为自己解梦,傅毅表示西方有一种号称为“佛”的神,能飞于虚空、神通广大,汉明帝所梦的就是佛。于是,汉明帝便派遣了中郎将蔡愔等18名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道。而后蔡愔[yīn]等人从大月支国(现中印度一带)请来了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同时还用白马将佛像经卷驮回了洛阳。汉明帝为此专门于洛阳建立佛寺,命名为“白马寺”,这便是中国汉地最早的佛寺。[2]按佛教的说法,《佛说四十二章经》就是由天竺高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在抵达洛阳后所翻译的最早的汉文佛经,汉明帝将它收藏于朝廷专藏图书的兰台石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