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泥

泥状凝胶物质
1
4
水晶泥,又称“史莱姆”(slime),是一种流行的具有可塑性的果冻凝胶玩具。可分为成品型水晶泥和原料型(DIY)水晶泥。[1][2]水晶泥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交联剂硼砂(也称助凝剂)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状态的聚乙烯醇被硼砂的阴离子拉到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的水凝胶。[3]
最早的粘液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用粘稠物、凝胶和糊状物来制作药品等。中世纪时,粘液和凝胶由动物脂肪、植物油和蜂蜡混合制成。1887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赖尼策(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了一种在加热时会改变颜色的物质,后来被称为水晶泥。[4][5]美国通用电气工程师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在1943年意外地发明了傻腻子(Silly Putty),它柔软而富有延展性[6]后来营销人员彼得·霍奇森 (Peter Hodgson)将这项发明推向大众。[7]1976年,美泰玩具公司(Mattel)将水晶泥装在塑料桶中,正式作为玩具推出。[8][9]21世纪水晶泥的受欢迎程度呈爆炸式增长,社交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其增长。[10]
水晶泥通常由聚乙烯醇(PVA)、瓜尔豆胶、水和色素等原料制成。生产水晶泥时,常会添加硼砂硼酸[1]但硼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短时间内过量摄入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11],若长期接触容易引起皮炎[12],甚至导致慢性中毒,进而造成肝、肾、脑、肺等器官损伤。[13]
水晶泥具有娱乐性和创意性,也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14]同时,水晶泥具备一定的黏性,可以用来清理灰尘。[15]尽管水晶泥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因水晶泥、史莱姆等各种“泥”类玩具导致儿童误食中毒的事件却屡屡发生。据央视网曝光,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水晶泥里面均有硼砂超标的情况,轻则导致皮肤过敏,重则可致死,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16]

基本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