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中国江苏出土的战国青铜器,禁止出境文物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是1982年2月出土于江苏盱眙县穆店乡南窑庄的战国时期青铜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6][4][7]
铜壶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底径13.8厘米,高23.6厘米,质量为5590克。全器造型共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壶身、铜龙网络、[]带、立兽、铺首、衔环和圈足。铜壶一共有三处铭文。主要材质为青铜,另有金、银和绿松石[1][5]铜壶在错金银暖色的基础上,加入绿松石镶嵌呈现冷色,形成了明显色差对比,提升了视觉效果。而且铜壶的箍带、衔环、铺首、立兽的16个附件分别摆置于肩腹之间的同一条圆圈线上,显得布局对称、具有平衡协调与稳重自然的美感。另外,整个铜龙网络共有96条长龙、576枚梅花,蜷曲起伏的长龙和梅花钉交错、叠压,从而形成镂空装饰,也都营造出灵动的动态情景。[5]
铜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分铸、铸接、错金银、镶嵌工艺和“立体外套”技术,融汇了战国时代青铜铸造的各种工艺,[5][8]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3]

基本情况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底径13.8厘米,高23.6厘米。质量为5590克。该器共有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壶身、铜龙网络、箍带、立兽、铺首、衔环和圈足。铜壶一共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一处在圈足内侧(已被锐器[zàn]凿),最后一处在圈足外缘。[1][5][7]铜壶战国中期的容酒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