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嬉皮士-抖音百科
嬉皮士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对社会采取消极反抗态度的亚文化群体。[5][4]嬉皮士的英文为Hippies[1],又名花童、花儿少年、花之子,是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的主体。[2][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开始膨胀,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陆续兴起,美国社会动荡不安。这些社会问题为嬉皮士们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埋下了伏笔。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美国“婴儿潮”的青年们成长起来,在5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叛运动,成为嬉皮士。[2][6][5] 1960年,肯·凯西建立了名为“快乐的恶作剧者”的嬉皮士社区,使得嬉皮士人数迅速增加,并在1963年建立起了早期的嬉皮士群居村。1963年,嬉皮士们的小规模的学生反战运动自发地开始。[2][5]1964年,肯·凯西带领嬉皮士们举行了跨越整个美国的巴士之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嬉皮士运动的开端。[10]1966年,反战运动逐渐壮大,把整个美国社会引向了“反主流文化”的方向。[6]1967年1月14日,嬉皮士们旧金山金门公园的聚游会代表了公开的嬉皮士运动的正式开始,这场聚游会的成功使得这样的集会在60年代中后期接连举行,且摇滚乐成为了嬉皮士们聚会的主题。[5][2]如,嬉皮士们在1967年6月举行的的蒙特利国际流行音乐节、爱之夏等,使嬉皮士广泛地出现在了世界各国。[5]1969年8月举行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将嬉皮士运动推向了高潮[5],“和平、反战、博爱、平等”是这次聚会的主题。[2] 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嬉皮士的音乐会逐渐商业化,并走向暴力,特别是1969年的阿尔塔蒙特音乐节让人们感到失望。嬉皮士的集会和运动逐渐背离了他们“爱与和平”的初衷,这加速了嬉皮士运动的衰落,并使嬉皮士运动最终走向消亡。[5][11]21世纪,美国及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嬉皮士,他们恢复了一些19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观点,但一般没有政治目的,只是单纯地崇尚自由。[12][13] 嬉皮士们积极投身于反文化运动,提倡性解放,支持毒品,并希望从群居生活中开辟新的社会规则。[6]嬉皮士们依据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行动,使得色情和暴力成为了嬉皮士的代名词。[14][10]嬉皮士们热衷于摇滚乐、地下漫画、黑色幽默小说,喜欢标新立异的打扮,如男士留长发、穿鲜艳的花衣服,而女士留直发、不化妆等,牛仔裤、比基尼、民族风服饰、宽腰带等也是嬉皮士们代表性的服饰。[6][10]虽然嬉皮士最终衰落并主流化,但是作为青年一代,嬉皮士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以嬉皮士运动挑战了传统,迫使主流社会做出调整,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也让美国社会更加自由,留下了摇滚乐等许多精神财富[5];另一方面,嬉皮士们反叛的生活方式和手段又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毒品泛滥、性道德滑坡等许多延续至现代的困扰及危害。[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