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的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
1
4
准噶尔盆地(英语:Junggar Basin[2])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东西长850多千米,南北宽350多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6]形状大体呈三角形,跨越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5][7]
准噶尔盆地形成于中新世时期,整体地形态势向西倾斜,北高南低。[8]盆地北部平原从阿尔泰山南麓延伸到沙漠北缘,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从天山北麓开始,向沙漠北缘延伸,可以分为两带,北带为沙漠,南带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3]准噶尔盆地是大陆性气候,干旱降雨稀少,中部有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9][10]盆地内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11]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类金属矿等,其中煤炭储量居中国首位,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非常丰富。[12]盆地内植物主要为灌木类植物和短命植物,动物有普氏野马野骆驼鹅喉羚等。[13][14]
准噶尔盆地历史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西汉时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5]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了中国的政权统一和稳定。在交通、农业和工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发展。盆地南部的天山山麓平原是新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全疆83%的重工业和62%的轻工业乌鲁木齐作为首府,是新疆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著名景点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世界魔鬼城五彩城将军戈壁奇台硅化木、原始胡杨林等。 [3][16]

命名

准噶尔盆地其实是用准噶尔蒙古部这个古老的部落来命名的。[17]在十六世纪末的明朝万历年间,蒙古地区呈现出分裂割据的局面。大漠成为了自然的分界线,将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分。其中,漠西地区的瓦刺部落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厄鲁特蒙古,由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四个部落组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