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科普场馆,也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以“塑造完整宇宙观”为愿景,努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鼓励人们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来。[1][2]天文馆于2012年开始筹建,2016年建设施工,2021年7月建成正式对公众开放。[2][5][6] 上海天文馆由圆洞天窗、倒转穹顶、球幕影院组成的‘三体’主建筑以及望舒天文台和羲和太阳塔等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2][1][7][8]馆内藏有约70件陨石样本与超过120件/套文物藏品,配有65厘米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一米双焦点望远镜、23米直径多功能超高清球幕影院、高级光学天象仪等四大专业级天文观测及天象演示设备,共计展品300余件,其中包括随州陨石、鄄城陨石等,以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等藏品。[2][3][1]天文馆以“连接人和宇宙”为展示主题,开设了家园、宇宙、征程、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六大常设展区。[9][1] 历史沿革
天文馆筹备
20世纪70年代时上海市开始计划筹建天文馆,并为此安排了人员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培训等。90年代,叶叔华、谈家桢等学者向上海市领导建议“上海应建科技城,其中当有天文馆”。然而上海科技馆2001年建成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天文展区。2010年,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再次向上海市领导建言兴建天文馆并获得高度重视。[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