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松柏科植物树脂形成化石
1
4
琥珀(Amber)是松柏科植物产生树脂经各种地质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天然树脂化石,[1][2]别名虎魄、虎珀、兽魄,[1]其一般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成分为树脂酸,含少量的琥珀[zhǐ]醇、琥珀油等物质,属典型的多组分混合且不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天然琥珀的基本骨架为脂肪族(脂-CH)结构,[2]化学成分为C20H32O2,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色泽不一,透明或不透明,有类似松脂的光泽,非晶质体,色蜡黄至红褐,不溶于水和酸,微溶于乙醚氯仿及温热酒精中,硬度2-2.5,性脆,密度约为1.05-1.09克/毫升。[8][6][7]
琥珀常见种类来自于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是由植物树脂滴落后被掩埋在地下,经过千万年变化逐渐石化形成,琥珀最早使用可能始于15000年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住民。世界上最大琥珀产地在欧洲波罗的海地区,此外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缅甸以及中国东北和西南云贵等地也有琥珀出现,琥珀分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矿源分为海珀矿珀、湖珀,[1]同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特点,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医较为常用的重镇安神药[3]也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代动植物和地质,[4]同时琥珀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5]也具有很重要的收藏价值。[5]
琥珀因为其丰富的价值属性使得出现很多仿制品,其中较为常见的琥珀仿制品主要有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两大类,[2]可以根据物理和化学方法将他们鉴别。[6]

名称来源

“琥珀”英语为Amber,中古波斯语为ambar,语源来自来自古法语ambre和中世纪拉丁语ambar,来源于阿拉伯语”'anbar"ambergris,morbidsecretionofsperm-whaleintestinesusedinperfumesandcookery"(龙涎香,香水和烹[rèn]中使用的抹香鲸肠的分泌物),在阿拉伯语中通常发音为“-mb-”。原来是指“灰琥珀”,即一种巨鲸(巨头鲸)的蜡质分泌液。[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