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

经济学概念
“休克疗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1]从医学领域引入经济学领域,是一种以迅速的大规模私有化为首要或中心环节向市场经济过渡,强调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的体制转轨战略。[2]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政府行政手段来减少社会的需求,另外通过开放市场价格等政策进而促进供给,来使社会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使经济能够得到恢复的一种经济手段。[1][3][4]
“休克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综合,即运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思想来服务经济自由化的政策目标,在短时期内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和振兴经济的问题,主要应用在货币和国家的经济转型中。[3]“休克疗法”最早于1985年在玻利维亚应用,[1]随后应用于1989年波兰的经济改革和1992年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3][4][5][6]
“休克疗法”能够有效遏制国家的通货膨胀[a]问题,帮助政府克服证券危机,被很多国家所采纳应用。[4]但是“休克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前提是需要借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保证国家的供需平衡等。[1][4][6]

概念解释

“休克疗法”是以迅速的大规模私有化为首要或中心环节向市场经济过渡,强调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的体制转轨战略。[2]通俗来说就是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政府行政手段来减少社会的需求,另外通过开放市场价格等政策进而促进供给,来使社会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使经济能够得到恢复的一种经济手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