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

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
成都:古称益州,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相当于今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湖北、贵州的部分地区;东汉以后,辖区渐小;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蜀郡;唐初至玄宗开元年间、北宋太宗时,曾先后改蜀郡、成都府为益州。州境有成都平原,自汉代以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
成都在西汉时期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合称五都,是中国主要的都会。西汉后期,益州成为中国西南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公元214年,刘备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汉。在唐代,益州也是著名的城市,有“扬(扬州)一益二”之说。[2]

历史沿革

先秦

殷商时期益州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