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棕榈科槟榔属的一种植物
1
4
槟榔(Areca catechu L.),又名槟榔、榔玉、大腹子、海南子等,为棕榈科(Arecaceae)槟榔属Areca)的一种直立乔木[1][4][2];其在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1][3];一般混生或散生于海拔为300米左右的山地或沟谷雨林中[2]。槟榔喜湿、好肥,不耐涝,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壤土、底土红壤或黄壤土中[2][5]
槟榔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1][6]。槟榔果实仅供嚼食,不宜吞食,其肉穗花序,也可炒制食用[2][5]槟榔树的茎干挺拔修长,在中国南方地区常被用来园林绿化;且其茎干和纤维可用作轻纺工业原料;叶可编织扇子等工艺品[2][5]。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槟榔种子可入药,具有驱虫消积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wǎn]腹胀痛、泻痢后重等症状[7]
咀嚼槟榔是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的重要原因,长期咀嚼可能会引起吸入性哮喘、精子减少、食道癌等疾病[8]。2023年,IARC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 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9]泰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均颁布了槟榔限制令,禁携带或贩卖[10]
槟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具有重要的宗教或文化意义,常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应用到各种习俗中,以及常在中国海南省用作馈赠宾客的礼品[2][5]。在古印度,槟榔也是佛教供奉时不可或缺的圣品[1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