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8],出生于安徽六安太平集[3],在合肥长大,人称“段合肥”[1][9][4]。段祺瑞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889年公派赴德留学,进入柏林军事学校专修陆军军事理。[10]皖系军阀首领,民国时期政治家[7],“北洋三杰”之一[11],被称为“北洋之虎”[12]。 段祺瑞少时就跟着祖父段佩在江苏宿迁的军营中长大,喜欢舞枪弄棒[8]。1882年,他前往威海投奔族叔段从德,后考入天津武备学堂,又于1889年公派赴德留学[10]。1895年,袁世凯奉旨练兵于天津小站,段祺瑞任小站任炮营统带,后在袁世凯麾下受到重用[11]。曾任国务总理、执政[13],为北洋军系首领之一。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独揽权力出任国务院总理,[7]打压张勋复辟[14],为实现“武力统一”,段祺瑞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款[15],打响了南北战争[16]。1920年,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失败[17],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18]。经过两次直奉战争,段棋瑞于1924年再次上台成为中华民国国家元首。[19]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段祺瑞被驱逐下台,从此退出政治舞台[20]。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愿与日本势力往来,移居上海。1936年,段祺瑞在上海去世。[21] 段祺瑞民国后任职过陆军总长、民国总理,直至中华民国的临时执政。[22]他在辛亥革命中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地位。他后来反对袁世凯称帝,[23]制止张勋复辟[14],有三次再造共和之举[24],但他和日本的西原借款等利益交换使中国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23]。教育家黄炎培在《敬悼段芝泉先生》一文中评价段祺瑞,作为军事人物则有余,作为政治人物则不足。[25] 个人生平
起家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