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1
4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希腊文为Αριστοτέλης,公元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人。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统治下的斯塔吉拉城,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1]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菲力二世的医生。年轻时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读书,师从柏拉图,并在学园待了二十年,从学生成长为教师。亚里士多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虽然敬重老师,但在学术上毫不妥协。他曾说过:"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对柏拉图的得意之作"理念论"展开了猛烈的批评。柏拉图去世后,应马其顿国王菲力浦二世的邀请担任亚历山大王子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进入吕克昂(Lyceum)学校执教,他习惯于一边散步一边和学生们讨论哲学问题,故其创立的学派也被人们称为"漫步学派"(Peripatikoi)。亚里士多德潜心治学,研究内容涉及逻辑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主要著作包括《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灵魂》等,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2][3]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4]
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对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人类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2][3][5]

人物生平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家庭和少年时期、柏拉图学园时期、漫游时期、吕克昂学院和晚年时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