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土楼-抖音百科
客家土楼(Hakka Tulou)[1]是方便客家人生产、生活和保卫组人安全的建筑形式,[4]与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并称为客家三大民居。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粤东以纯客家县为核心的三角地区,按照类型划分主要包括福建客家土楼、广东客家土楼和江西客家土楼。其平面形式有方形、圆形、多边形、半月形及多环相套等多种形状。[5][6][7] 客家土楼起源于4世纪初北人南迁,经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后与当地土著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的产物。客家土楼以夯土墙承重并围护、是体量巨大的群居性楼房住宅建筑。墙体由花砖或花岗岩砌成,具有鲜明的宗族群居和防御功能。[8]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客家土楼在地势选址上大多顺应地势依山傍水,将建筑融进地势之中。且客家居民非常看重“风水”文化,追求阴阳平和的大小环境。同时为使居民生活更便利也会选择向阳避风、 临水近路的地方,兼具了功能性与和谐的理念。[9][7][10] 客家土楼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土楼见证了多次民族迁徙,传承了儒家文化,融合了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11] 历史沿革
起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