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协议

2014年9月在明斯克签署的停火协议
《明斯克协议》是指2014年9月在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后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俄罗斯、乌克兰分派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共同签署的停火协议。协议规定了关于停火时间、撤离方案、监督手段、特赦政策等问题的解决措施,但协议后续的执行并不顺利。[1][2][4][5]
为了推动《明斯克协议》的执行,2015年2月12日,在德国法国背书下,由乌克兰、俄罗斯和欧安组织组成的三方联络小组签署了《新明斯克协议》。[1][6]该文件旨在规定《明斯克协议》的具体实施细节,并制定实现《明斯克协议》的行动计划。综合措施文件规定了撤军、停火、交换战俘、实现政治改革、实现地方自治等具体步骤和时间表。[2][4][7][5]

签订背景

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地区爆发了冲突和战斗,这是乌克兰动荡政局的一部分。当时,亲俄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乌克兰东部地区宣布独立,开始对抗乌克兰政府。乌克兰政府派出军队进入这些地区以恢复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但面临反对派武装的抵抗和俄罗斯的支持,冲突很快升级为武装冲突。[2][3]
这场冲突在2014年4月爆发,当时乌克兰政府军队展开了对亲俄派别的“反恐行动”,但遭到了严重的反抗和抵抗。冲突中双方都出现了伤亡,特别是亲俄派别占领的市政府和警察局成为了争夺的焦点。这场冲突很快演变成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引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