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景之治-快懂百科
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的治世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至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1] 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汉高祖、惠帝和吕后推崇无为而治,力求休养生息,稳定社会秩序。[2][3]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丞相陈平等重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4]汉文帝即位后,在刘邦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重农崇俭、依法治国、轻刑慎罚、轻徭薄赋、和平发展、与民休息等措施。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逝世,太子刘启登基,即汉景帝。刘启继续沿用并深化汉文帝时的国策,同时亲身示耕、躬修节俭、劝课农桑,发展文教,出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1][5]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掌政的时代,历时近四十年,人口增长,经济复苏,国库充盈,社会相对安定,各方面国力大为增强,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6][7]史学家班固认为“文景之治”是可以媲美西周成王、康王在位的时代。[8]然而文景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统治局限性。[9][10] 治世背景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