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隶属于齿菌科(Hydn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状如拳头大,鲜者色白,成熟时生长着下垂如发的肉刺,形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别名猴菇、猴头菌、猴头蘑、猥菌、刺猥菌、猴菜、阴阳蘑、对脸蘑、花菜菌等。分布于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西北天山、阿尔泰山,西部的喜马拉雅山及西南横断山脉的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西藏、浙江、福建等省级自治区。野生于密林深处,生长在栎(俗称柞树)、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朽木上,或生长在活立木的受伤处。[1][2][3][4][5] 猴头菇可入药,为中药猴头菌的基原之一。具有健脾养胃,安神等功效。此外,猴头菇的子实体肉质鲜嫩,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猴头菇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市场上有多种人工种植猴头菇的产品,如猴头菇饮料、猴头菇饼干及猴头菇早餐米稀等。野生猴头菇因栖息地的丧失及人为的大量采摘现野生数量稀少。2018年,猴头菇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级别VU(易危),在克罗地亚、匈牙利、波兰、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瑞典和英国等地受到法律保护。[6][7][5][8] 历史
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