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
中国空间站,英文 China Space Station,缩写CSS[1],又称“天宫”空间站[2],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多舱段在轨组装建造的空间站,也是世界上第三座多舱段在轨组装建造的空间站。空间站运行距离地面400~450公里[7]倾角42°至43°的近地轨道上,轨道周期约90分钟,空间站的设计在轨运行寿命为10年[6]
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型由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组成,其中,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空间站整体采用T字构型,核心舱位于中心位置,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8]三舱组合体的总重量约为60多吨,在对接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时,空间站的最大组合重量可达90多吨。[8]此外,天宫空间站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8]
中国空间站始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中“第三步”,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空间站阶段的任务目标。[9]
2010年9月25日,中国的空间站工程批准立项。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顺利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任务正式启动。2022年7月4日和10月31日,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先后顺利发射入轨,并完成了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和转位,宣告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全面建成。[10]2022年11月29日,随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入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成功,下一步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始常态化运营。[11]
2023年6月,中国空间站在同时对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五号货运的飞船的情况下,实现了“三舱三船”构型。[12]12月20日,入选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3]2024年1月12日16时02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货运飞船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14]2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3月,中国空间站首批材料舱外暴露实验完成。[15][15]截至2025年4月,中国空间站已实现常态化太空生活。[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