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中国元曲家
1
4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5]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6][7]中国元曲家[4]。生卒年有争议,目前有学者考证其出生于金代末年,即金哀宗完颜守续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前后。[2]中年定居大都,接触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时进行创作,[8]晚年南下游历,后回到祁州,终老祁州,[9][10]卒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到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年间。[2]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现存18种,[11][12]其中以《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最为知名,[4]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13]此外,关汉卿创作的散曲今存约49首(一说57首),描绘都市的繁华与艺人的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14]关汉卿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15]被评为元曲四大家[10]、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16]和世界文化名人[16]

人物生平

关汉卿的生平记载历史流传资料较少,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众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考据,但观点各异。以下生平内容为总结各家之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