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诗六义”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1][2] 中国诗词以《诗经》为宗,赋比兴这三种修辞手法被总结出来之后,一直沿用在诗词创作中,成为写诗的最基本的几种手法。虽然不断有新的手法出现,但并不影响,也无法离开这三种基本手法的范畴。赋,就是说事。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3][4][2]
名词释义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