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

白茶种类之一
1
4
白毫银针,又叫白毫,简称银针,形状似针,白毫满批,白色如银,因此被命名为白毫银针,属于六大茶类之一——白茶辖下的一种,创制于1796年,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素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美女”“茶王”之美称[1][2]
白毫银针属于轻发酵茶,制作方法只有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但采摘要求十分严格,一般只取芽头或芽心,而且具有十不采规定。独特的采制工艺使白毫银针保留了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冲泡后茶汤呈浅杏黄色,香气清新,滋味鲜爽微甜[1][3][4]
白茶主要产自中国福建省,按茶树品种不同可以分为大白,水仙白和小白。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之一,选用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在大白茶茶树上取粗壮芽头制成针型茶,即为白毫银针,根据不同产区和选用的茶树品种可以分为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根据感官品质,白毫银针还可以分为特级和一级[2][3][5][6]

历史沿革

白毫银针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有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白毫银针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所谓的白茶山经安农大陈椽教授考证是指福鼎市太姥山,宋代《宣和北苑贡茶绿》记载的贡茶"龙团胜雪"所取原材料与白毫银针相符,明末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称太姥山的古茶"绿雪芽",现称为白毫[3]。据《中国名茶志》介绍,公元1796年(清嘉庆初年),福鼎选用菜芽有性群体的壮芽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茶树品种福鼎大白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从1885年开始改用福鼎大白壮芽制作白毫银针。政和县1880年成功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树,并于1889年开始生产白毫银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