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下司犬有“中华名猎”的美称,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猎犬品种,俗称胡须狗、胡子狗或白龙犬等[1][2]。因中心产区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下司镇东南部,故称其为贵州下司犬(简称下司犬)。 下司犬毛色以白色为主,体长44.1~60.0cm,体重13.5~26.0kg[7]。下司犬毛质粗硬,根据毛发长短,分为长毛、中毛和短毛三种;脸和嘴上有硬毛直立,犹如针状。下司犬身材结构紧凑,头部粗大,额宽且平,吻部短而突出,鼻镜宽、鼻腔粗,嘴方正平齐,嘴岔较深;眼睑、鼻镜及舌面均为粉红色;耳薄直立,眼有神;颈部粗短,胸圆,腹紧,腰平直[4][8][5]。
下司犬是当地人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适应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中型犬,地域性强,是集猎用和观赏于一体的优良品种。2009年4月15日,中国贵州省农业厅将下司犬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12月通过中国原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9年11月通过中国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标准委员会审定[9][4]。 历史演化
《黔东南州农业志》记载到,贵州下司犬是经当地人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因集狩猎、看家护院、搜索等多功能为一体而闻名省内外。其产区居民以苗族为主,由于苗族多居住在深山峻岭等险境,野生动物较多,因此自古以来苗族同胞都有打猎和养犬护院的习俗。下司镇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就辟为商埠,在民国时期已形成盛市和重要码头,百贾交会,万商云集,住户密集,官富养犬护院一时兴起[10][11]。1938年,国民党陆军通校迁至贵州,下司玉皇阁成为新设的军犬所,也助推了贵州下司犬的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