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
1
4
[kūn](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3]),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英国美国双国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知名教育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6][1][2]被称为“光纤之父”和“宽带教父”。[5][7]
高锟1959年举家移居香港,195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1960年进入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室担任首席研究工程师,1965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电气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高锟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电子系教授,1987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以表扬“世界光纤之父”高锟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2][1]2018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8]
在科学方面,高锟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讯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同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在教育方面,高锟成功带领香港中文大学大扩充成为一所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1][9]
高锟还曾获得美国陶瓷学会莫里奖、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利布曼纪念奖、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法拉第奖章等国际性科学大奖,被授予了不列颠帝国第3级司令勋章和第2级爵级司令勋章,以及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