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九龄-抖音百科
张九龄(公元678年—公元740年[a],一说673年—740年)[1][2],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武水西岸)人[3][4],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岭南第一人”。[5] 张九龄自幼聪慧能文,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中进士,后参加朝廷制举[b],先后被授予校书郎、左拾遗之职。[6]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上疏直言自己的主张,招致宰相姚崇的不满,以任期满为由辞官归乡。同年,上疏请求开大庾岭,后以左拾遗身份督造并成功开路。[7]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再召入京任右拾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受张说推荐升任中书舍人,后被张说牵连先后调任为太常少卿、洪州都督 (今江西南昌)、桂州刺史(广西桂林)兼岭南按察使。[3][8]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张九龄回京任职,先后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检校中书侍郎等职。[8]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张九龄被任命为宰相,后因李林甫进谗言被免职,贬为荆州(湖北荆州江陵)长史,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9] 作为开元名相,内政上,他主张选贤任能、不循资历,重视地方官的选拔,对国家经济建言献策;[9]军事上,反对穷兵黩[dú]武,主张削弱节度使权力。文学上,他的诗歌写作主张用清淡质朴的语言寄托情感,散文上力求内容务实,语言朴实,作品有《曲江集》。[10][11]作为一朝之相,他为“开元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文学家、诗人,他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发展。[10][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