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乌-抖音百科
巴乌也叫“把乌”,彝族称“吉非里”,傣族称“筚[bì]”,哈尼族称“梅巴”或“妞巴”,佤族称“拜”,是一种利用簧片震动原理发声的簧管乐器。[1][2] 巴乌的外形、演奏方法与竹笛相似,有单管巴乌和双管巴乌。另外,巴乌和葫芦丝有着很深的渊源,它们的发音原理、音域、演奏方法一样,音色也相似,被称为“姊妹乐器”。巴乌音域宽广,音色柔和甜美,优雅圆润,可以演奏音调宽广、技巧性强的乐曲,有独奏、合奏、舞蹈伴奏、叙事歌、说唱伴奏等多种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在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中流行,运用于民俗多活动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旋律和民族风情。[1][2][3][4][5] 构造与种类
巴乌由管身、簧片、骨镶、塞子、吹嘴、调音接头、按音孔、出音孔等部分构成。通用的巴乌,用竹制成,全长约27.5厘米,开有八个按音孔,一端的侧面开有一个吹孔,能发出6~9个的音。各民族的巴乌在形制和演奏上稍有差异,根据构造可分为单管巴乌和双管巴乌两类;根据音高可分为高音巴乌、中音巴乌、低音巴乌3类;根据吹奏方式可分为横吹和竖吹2类;[1][2] 民间以单管巴乌为主,单管巴乌外形与竹笛相似,主要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长约26~28厘米,用细毛竹或青竹制作,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管壁上开凿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吹口,在管身上正面开7个孔,反面开1个孔共8个按音孔,与吹口形成45度角,管身上端嵌上一片0.2~0.25毫米厚的三角形铜簧片。 佤族的巴乌会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刻上人字形的纹饰,使其具有识别度,让外观显得精致丰富。[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