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莓茶

张家界为主产地的茶叶
1
4
张家界莓茶,也叫小叶种藤茶、长寿藤,因其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细胞中所含的黄酮活性成分渗透至表面而形成一层“白霜”,故称“莓茶”。[2]张家界莓茶主要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1]
张家界莓茶的采摘一般从四月开始,制作流程主要有摊青、杀青揉捻、松包、析晶、烘干几个步骤,茶汤汤色黄绿,气清香,滋味微苦而回甜,回甘持久。[3][4][5]
张家界莓茶黄酮含量较高,幼嫩茎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超过了26%,其中芽尖总黄酮含量最高达43.78%。截至2025年3月,张家界莓茶是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被誉为“黄酮之王”。[1]清咽利嗓效用明显。张家界莓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经济价值极高。[1]2013年,莓茶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6]

名称由来

土家族人一开始将莓茶称作”霉茶”,因为该茶叶上面有白色斑点,就像食物“发霉”一样,后来“张家界莓茶之父”黄宏全认为其名称不雅,不利于莓茶产业发展,故将其更名为莓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