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芋

天南星目天南星科植物
尖尾芋(拉丁学名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chott),天南星科海芋属,别名大附子、野山芋。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地上茎圆柱形,黑褐色,环形叶痕,叶柄绿色,叶片膜质,深绿色,宽卵状心形,先端凸尖,基部圆形;花序柄圆柱形,稍粗壮,佛焰苞近肉质,管部长圆状卵形,淡绿至深绿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雄花序近纺锤形,苍黄色,浆果近球形,种子1枚。5月开花。[1][2][3]
尖尾芋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孟加拉、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常生于溪谷湿地或田边,耐旱、耐阴,性喜高温多湿。[4]
尖尾芋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它可以消肿止痛,内外服用均可,能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尖尾芋也可以治疗流感。此外,它还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并且由于其叶片大、纹路清晰、颜色淡雅、适应能力强,常被用于观赏。[5]

形态特征

多年生热带 直立草本地上茎圆柱形,粗3-6厘米,黑褐色,具环形叶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许多短缩的芽条,发出新枝,成丛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