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卡-抖音百科
P卡是运动员意外受伤、无法继续参赛的情况下,替补队员所持有的有效证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政策。[1][2] P卡规则即在乒乓球团体赛中,允许各支队伍在三名主力球员外,可以有一名替补球员。但对替补球员的使用有一些限制——P卡球员只能参加团体赛,不能参加单项比赛,P卡使用后,被顶替的一方是不能登上领奖台。[3]在2012年7月公布的奥运会名单中,P卡蔓延到更广泛的项目,以江苏代表团为例,在田径、曲棍球、赛艇、击剑、自行车5大项目上均有P卡队员。[1][3]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女队的P卡选手是早田希娜,德国男队的P卡选手是杜达、德国女队的P卡选手是米尔特汉姆。[4][5]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7月3日宣布,东京奥运会5个集体球类项目中的P卡选手(替补)都将转变为正选运动员,这让各队在人员上有了更大自主选择权。[6]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乒乓球运动员梁靖崑获得P卡资格。[7] 发展历史
P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才有的新政策,当年,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第一次在奥运会使用P卡。当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乒联向国际乒联(微博)反映,担心参加奥运会团体赛的3名队员中万一有人临时出现不适,无法参赛,会影响到本队的成绩,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可能带来的损失,国际乒联在北京奥运会时提出“P卡政策”:即团体赛的各支代表队允许替补队员有一次更换主力队员的机会,这名替补队员所持的证件即为P卡。“P卡政策”原本只在乒乓球项目上执行,在2012年7月公布的奥运会名单中,P卡蔓延到更广泛的项目,以江苏代表团为例,在田径、曲棍球、赛艇、击剑、自行车5大项目上均有P卡队员。[1][3] 2021年7月,国际奥委会7月3日宣布,东京奥运会5个集体球类项目中的P卡选手(替补)都将转变为正选运动员,这让各队在人员上有了更大自主选择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