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八俊

陈与义、朱敦儒等文人的合称
“洛中八俊”是指北宋南宋交替时期的洛中地区活跃的八位文人,他们的事迹被记录在宋代楼钥的《攻愧集》第七十一卷中[1]。历史上的确切身份仅能确定三位,分别是“诗俊”陈与义、“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

人物生平

陈与义

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逝世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2]。他的祖先最初居住在京兆,后由曾祖父陈希亮迁至洛阳,因此被认为是宋代河南洛阳人。陈与义师从杜甫,同时也推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他曾担任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并在南宋成为朝廷重臣。他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作品多展现个人生活情趣,后期则转向沉郁悲壮,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陈与义的诗歌以其雄浑悲壮的特点而闻名,尤其是他的七律作品,如《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等。他还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古诗,其作品《夏日集葆真池上》展现了细致的观察和精湛的造诣[3]。此外,他的七言绝句也颇有意趣,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等。陈与义的词作同样出色,如《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等名句广受赞誉。他的诗词集原本由学生周葵编纂,共10卷,现已失传。现存版本包括胡稚笺注的《简斋诗集》30卷及其附录《无住词》1卷,以及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朱敦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