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

儿童教育机构
蒙特梭利教育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成立,它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出的敏感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蒙特梭利通过对婴幼儿长期的行为特征、认知规律与语言发展特征等层面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婴幼儿认知层面上的认知规律。[1]
蒙特梭利教育创始人玛利亚·蒙特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从而创立了幼儿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核心理论在于,不受干扰地满足儿童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成人。[3]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曾风靡整个西方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2]

创始人

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从而创立了幼儿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2]
蒙特梭利成长于一个平和、博学、开明的家庭,父亲亚历山德鲁·蒙特梭利是一位性格温良、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善良、严谨的天主教徒。虽然是独女,深受父母宠爱,蒙特梭利并没有被过分溺爱,且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独立、热心助人的个性。她十三岁时,选择了读数学,这在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也少见,大多数女孩不会选择数学这一专业;20岁那年,她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医学。女孩学医在当时更是破天荒的事情,蒙特梭利是医学班上唯一的女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