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月

某年中出现两个十月的现象
闰十月,按照阴阳历的说法,指在某年中出现两个十月的意思,闰月在十月的很稀少,21、23、27、28、32、34、38世纪都没有出现过闰十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仅有19世纪1870年(庚午年)和20世纪1984年(甲子年)两次,下个闰十月将会在22世纪2166年(丙寅年)出现。
闰十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节最晚的年份,因为闰十月年份的春节一般在1月31日或2月1日,也有的年份春节日期在1月30日(如25世纪2481年),极个别年份春节日期在2月2日(如20世纪1984年和24世纪2318年)。[1]

基本信息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西汉初期使用的《[zhuān]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气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2个整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较少,闰冬月、腊月和正月出现的频率最低。

闰月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