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侯珠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
随侯珠,又称为随侯之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侯珠”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文献中,最著名的是李斯在他的《谏逐客令中将其与和氏璧等多种当时最为珍贵的物产并列,[2][1]“随和”一词中的“随”与“和”正是指“随侯珠”与“和氏壁”。[1]
在春秋末期随侯珠已名震于各个国家之间,最早为随侯所得,在战国早中期被楚国所得,后在秦、汉几经辗转,其尺寸类似于弹丸,适于把玩。在春秋战国时代,随侯珠的社会意义达到高峰,而进入秦和两汉时期,文献里对随侯珠的由来、材质、使用方式都有了更多解释,在秦和两汉时期,随侯珠的使用趋于没落,随侯珠之后仅仅出现在文献之中。[3]

传说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随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