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格林望远镜

1672年卡塞格林发明的反射望远镜
卡塞格林望远镜(英文名:Cassegrain telescope),又称为卡塞格林系统(英文名:Cassegrain configuration)[2],是1672年法国的天主教神父卡塞格林发明的反射式望远镜[5],由一片主反射镜和一片副反射镜组成。[2]
经典卡塞格林系统中,主镜为凹的抛物面,副镜为凸的双曲面,抛物面的焦点和双曲面的虚焦点重合,经双曲面后成像在其实焦点处[3],其所成像为倒像。卡塞格林望远镜的焦点可以在主镜外或主镜与副镜之间。[2]经典卡塞格林系统的变形结构多达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卡塞格林系统均有其独到的优势[6]。比如使用双曲面的主镜以获得更高性能,这种设计较为典型的是主镜和副镜都为双曲面的R-C系统,球差[a]和彗差[b]同时得到校正,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设计中[9];再如基于经典卡塞格林系统衍生的折返式望远镜施密特系统,其球面主镜接收穿过一块薄而非球面的透镜(称改正透镜)的光形成复合图像,能消除主镜的球面像差,是巡天观测的理想工具[10]。还有一些卡塞格林系统的现代变种将反射镜的其中一个或全部两个设计为球面或椭圆形,以便于制造,如达尔-奇克汉式[11]或马克苏托夫式[6]
卡塞格林望远镜将双曲线和抛物线组合的模式,能够让进入镜筒的光线在聚焦过程中往返,使镜筒的长度比光线实际走过的路程短,缩小了仪器的体积,减轻了仪器重量[12],有利于扩大视场(FOV)[3]。因具有前述的结构紧凑,成像优良,焦距长而镜身短等优势[13],第一代互联通信中应用过卡塞格林系统[14],现代激光雷达无线电接收装置中也较多地应用了卡塞格林系统[15]。但卡塞格林望远镜由于主镜口径大,主镜面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16]

发明简史

自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利普赛申请了一种“可以将远方的物体看成仿佛就在近处”的仪器的专利开始直到牛顿制作出第一个反射望远镜为止,这期间人们观察宇宙所使用的望远镜是折射望远镜[17]。折射望远镜中,无论是伽利略望远镜还是开普勒望远镜,都无法避免光在通过透镜发生折射的同时发生色散[c]现象,这就造成了不同颜色的光不能汇聚到同一个焦点上,从而产生色差[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