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曹村

河北省曲阳县东旺乡下辖村
支曹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嘉禾镇,地处曲阳县、唐县定州市、三县市交界处,北依唐河曲港高速和南水北调中线绕村而过。村庄南距石家庄68公里,北距保定56公里,交通便利。支曹村东、北方与定州市管辖的达子庄村大流村、李村、清辛庄村、岸下村、台头村相邻,西北方与唐县管辖的勺提村、钓鱼台村相邻,西、南方与曲阳县管辖的北杏树村、南杏树村、塔头村、高门屯村、岗上村相邻。全村人口3500人,共有16个村民小组,粮耕地约3000多亩。

村名由来

支曹村古称支桥村,由于本村被一条蜿蜒横流的唐河(旧古道)拦截,村民就在河道上用木桩支起了一座简易土桥,有便村民出行,这座桥每当遇到雨季, 河水上涨就被冲毁,村民又会从新支架土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村民把这座桥取名叫支桥,村名由此而来。因这个桥和曹是谐音的缘故,后人改叫成了支曹,寓意天不灭曹。支曹村名最早出现在李景汉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编写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中,说明本村在民国初期,就已改为支曹村。据村中老人讲支曹村原是和大流村为邻,元朝时因来了一支蒙古人,看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养马放牧,就在支桥和大流这两村中间,强行圈地开辟牧场定居下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逐步形成村庄,这就是后来的达子庄村。支桥、大(dai)流、达子庄这句顺口溜也就从那时流传而来,在20世纪50年代达子庄村南,还矗立着一块支桥和大流两村古界碑一块。据村志记载明清时期支桥村是通往保定北京的交通要道,曲阳知县因公务去保定,为了在支桥村渡河便利,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有保定府批准,将定州管辖的支桥村划归曲阳县管辖。

姓氏大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guā]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时常可以听到。支曹村先民,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至此,最初迁来是七姓 韩、杨、王、赵、魏、郭、张,韩姓杨姓是村中大姓,韩姓迁来兄弟四人,一支迁到了唐县显口村,村中只留下两支。杨姓迁来一户有三子,王、赵、魏、郭、张各迁来一户,后期逐年有别的姓氏迁来。